上拉电阻计算公式

上拉电阻计算公式 上拉电阻是如何计算的?

上拉电阻是如何计算的?

上拉电阻是如何计算的?

计算原则:(下面的计算是集电极开路为例的)

一、最大值的计算原则:要保证上拉电阻明显小于负载的阻抗,以使高电平时输出有效。 例如:负载阻抗是10k,供电电压是5v,如果要求高电平不小于4.5v,那么,上拉电阻最大值 r大:(5-4.5)=10:5 r大=1k 也就是最大值1k,(如果超过了1k,输出的高电平就小于4.5v了)

二、最小值的计算原则:保证不超过管子的额定电流(如果不是场效应管而是三极管也可依照饱和电流来计算) 例:管子的额定电流150ma,放大倍数100,基极限流电阻10k,工作在5v的系统中。那么,算法如下: ib=u/r=(5-0.7)/10=0.47(ma) ic=100*0.47=47ma 小于额定的150,所以可以按饱和法来算最小值。 上拉电阻最小值 r小=5v/47ma=106欧姆 (如果小于这个电阻,管子就会过饱和而没有意义了。如果大于这个值,管子的导体电阻就会变大一些,所以太高也不利于低电平的输出) 注意:算出最大最小值后,一般是随便选个中间值就可以了,例如本例子可以选510欧姆的上拉电阻。但是,如果负载电流较大,低电平要求严格,那么就要选100欧姆的上拉电阻。但是如果考虑省电因素,而低电平要求不严格,那么就可用1k的上拉电阻了。

上拉和下拉电阻的大小如何计算?

上拉电阻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,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,电路设计中,一般都是测量阻值大小凭借经验选取。上拉电阻阻值有4.7k欧姆,10k欧姆等。那么根据原理上,这个电阻阻值是怎么来的呢,这里大概演示一下上拉电阻阻值的计算。

上拉电阻阻值计算

一、最大值的计算原则:

要保证上拉电阻明显小于负载的阻抗,以使高电平时输出有效。例如:负载阻抗是10k,供电电压是5v,如果要求高电平不小于4.5v,那么,上拉电阻最大值 r大:(5-4.5)=10:5

r大=1k

也就是最大值1k,(如果超过了1k,输出的高电平就小于4.5v了)

二、最小值的计算原则:

保证不超过管子的额定电流(如果不是场效应管而是三极管也可依照饱和电流来计算)例:管子的额定电流150ma,放大倍数100,基极限流电阻10k,工作在5v的系统中。那么,算法如下:

ib=u/r=(5-0.7)/10=0.47(ma)

ic=100*0.47=47ma 小于额定的150,所以可以按饱和法来算最小值。

上拉电阻最小值

r小=5v/47ma=106欧姆 (如果小于这个电阻,管子就会过饱和而没有意义了。如果大于这个值,管子的导体电阻就会变大一些,所以太高也不利于低电平的输出)

注意:算出最大最小值后,一般是随便选个中间值就可以了,例如本例子可以选510欧姆的上拉电阻。但是,如果负载电流较大,低电平要求严格,那么就要选100欧姆的上拉电阻。但是如果考虑省电因素,而低电平要求不严格,那么就可用1k的上拉电阻了。

选上拉电阻时:

500ua x 8.4k= 4.2即选大于8.4k时输出端能下拉至0.8v以下,此为最小阻值,再小就拉不下来了。如果

输出口驱动电流较大,则阻值可减小,保证下拉时能低于0.8v即可。

当输出高电平时,忽略管子的漏电流,两输入口需200ua

200ua x15k=3v即上拉电阻压降为3v,输出口可达到2v,此阻值为最大阻值,再大就拉不到2v了。选10k可

用。coms门的可参考74hc系列

设计时管子的漏电流不可忽略,io口实际电流在不同电平下也是不同的,上述仅仅是原理,一句话概括为

:输出高电平时要喂饱后面的输入口,输出低电平不要把输出口喂撑了(否则多余的电流喂

给了级联的输入口,高于低电平门限值就不可靠